为民营企业营造宽松的市场环境、透明的法治环境,更需要给“网约车松绑”这样的实招。
发生在安徽芜湖的一场网约车松绑行动,正引发各界关注。据新京报报道,今年5月,芜湖市发布了调整后的《芜湖网约车细则》。相较2017年7月颁布的旧版《网约车细则》,新规做了16处修订,针对网约车平台、车辆、司机的限制全面放松。
芜湖的做法不只关乎网约车行业的发展和民众的出行,也值得从地方政府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改善营商环境的角度,来审视与剖析。地方政府如何根据实际,调整政策,破除不利于民企、新经济发展的障碍,芜湖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案例。
自从网约车新政实施以来,一些地方的网约车管理细则在车辆、驾驶员、平台公司等准入条件的限制,引起不少争议。芜湖同样面临这个问题,严苛的规则限入,使得芜湖全市注册的约5.5万辆网约车只有46辆办理了网约车营运证,大批网约车转入黑车状态,导致网约车与出租车的关系空前紧张。
芜湖没有回避问题。而是通过大量调研,与出租车公司、网约车公司开会研讨,组织政府法律顾问参加论证会等方式,对严苛的网约车细则进行松绑,包括降低“车辆轴距、排量”的过高要求,放宽司机准入条件等,使得大量网约车得以实现合规化。
松绑网约车的同时,芜湖还规定“出租车经营权无偿使用”,降低出租车运营成本,让网约车、出租车形成良性竞争。
在今年某网约车平台连续发生乘客被害案后,网约车合规化正在成为共识。不过,网约车合规化如果只是延续之前一些地方的苛刻政策,那么对于网约车行业而言,无疑是一场灾难。绝大部分网约车将因此被挡在门外,沦为黑车,打车难、打车贵或将卷土重来,这样的代价,恐怕整个社会都难以承受。
针对网约车的歧视性政策,负面影响正日益凸显。既然明知道错了,何不积极去纠错?芜湖的事实证明,放开网约车,天不会塌下来,相反只要政策得当,完全可以实现网约车、出租车、消费者的共赢。
给“网约车松绑”是打破行政管制思路的一种体现,更是公平对待民营企业和新经济,保持竞争中性。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时指出,要“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随后,中央部委、地方政府积极响应。
其实,支持民企,不仅要解决融资难、税费负担重的问题,更要打破条条框框,为民企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打破一切不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桎梏。在网约车这样的新经济领域,民营企业是主力军。借助互联网的东风,这些新经济企业主体迅速崛起,既满足了消费者需求,还带动大量就业,为经济发展带来了新动能。
但由于发展速度太快,新经济与监管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监管部门正确的处理态度不应是固守陈规,而应有“包容审慎”态度,走出传统管制思维,避免用旧办法管制新业态,给网约车等新经济的创新,为民企的发展壮大,创造良好的环境。
“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不能只是一些地方喊喊的口号,而应落实于具体行动。为民营企业营造宽松的市场环境、透明的法治环境,更需要给“网约车松绑”这样的实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