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分院副院长 戴继锋
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机动化出行水平日益提高,交通拥堵已经不仅仅是大城市面临的问题,但大城市尤其严重。
从基础设施建设来看,近年来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更多关注了如何满足小汽车出行的需求,大量投资用于建设道路桥梁等方面,在公共交通等绿色交通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
各城市骨干路网建设中也过多地关注了小汽车交通的需求,例如大量建设以服务小汽车需求为主的快速环路,北京、上海等直辖市交通骨架系统仍然以不断拓展的环路为基础向周边不断蔓延。这种以满足小汽车出行为主要特征的网络,无法应对目前日益多样化的居民出行需求。
特大城市的示范效应,直接带动了全国众多的城市竞相效仿。目前在有统计的288个地级以上的城市中,有环路或者环路结构的城市接近60%。这种“全国上下一片环”的快速环路网络架构对于公共交通、步行、自行车等绿色交通的发展应对不足,交通系统缺乏足够的人性化关怀。
从交通参与者的出行习惯来看,居民对小汽车的依赖性仍然十分强烈。经验表明,任何企图将已经使用小汽车出行的居民拉回到公共交通方式上来的努力,似乎都效果甚微。
以北京市为例,从2009年开始北京市每年在地面公交和轨道交通方面的投入就超过100亿元,到2013年全年投入更超过200亿元。在如此巨大的投入情况下,公共交通的分担率确实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但是所吸引的更多是采用自行车的出行者,而小汽车出行者的比例变化很小。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北京,其他城市也都有类似的经历。
而在国际上,治理拥堵的思路已经有所变化。据《世界报》的报道,在欧洲汽车已不再成为地位的象征,目前德国大城市的居民越来越倾向于放弃购置私家车,改骑自行车。
目前我国城市交通发展依然过度依赖小汽车,日益显示出其不可持续性。如何构建新型城市交通系统,是今后城市交通面临的挑战。